“监管智库报告”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监管智库报告
    梁玄, 郑海岚, 杨田, 王海东, 吴天河, 张梓敏, 林秀旎, 陈间玲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5, (3): 154-1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5.03.015
    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全面加强高职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药械监管方向的教材建设对培养医药行业技能人才,有效预防和降低药械质量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教材顶层设计、体系整合情况、内容呈现方式、岗位契合度 4 个维度分析了该专业药械监管方向教材建设现存问题,并从体制机制建设、编写团队组建、“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呈现方式创新 4 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医药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监管智库报告
    宫宇彤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5, (1): 102-1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5.01.010
    生物医药产业是近年来最具成长性和最能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受到业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既往研究较少关注县域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本文选取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较具代表性的浙江省 D 县为案例分析主体,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引入 SWOT-PEST 战略规划矩阵模型,对县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县域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战略选择。
  • 监管智库报告
    许佳, 李晓彤, 张灵芝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5, (1): 112-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5.01.011
    目的:分析我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现状,提出建议,推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进一步完善。方法 :汇总我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现行制度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政策规定,分析我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机构、施教机构及教学实施现状,剖析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但 2024 年发布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尚缺少相关配套制度文件。部分地区在管理机构设置、施教机构准入等方面存在不足,实施层面也存在培训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实践性、培训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建议尽快完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相关配套制度文件,健全制度体系 ;明晰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力度 ;规范施教机构准入标准,提升培训质量 ;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继续教育有效性。
  • 监管智库报告
    李耀华, 李明阳, 张鑫衍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12): 56-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12.008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长三角区域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创新产品加速涌现、产学研医审协同推动创新、特色产业集群式发展、境外企业本土化生产集中布局、医疗器械产业链日趋完善等特点,同时也面临宏观规划引导性不足、原始创新比例偏低、科研成果转化不顺畅等挑战。本文从长三角区域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概述,并提出促进区域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 监管智库报告
    罗博文, 虞晓晴, 马韶青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11): 134-1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11.015
    超说明书用药是患者获得救治的重要途径。目前,《社会保险法》未对超说明书用药的报销进行明确规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倾向拒绝支付,这可能导致患者用药负担加重而无法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通过梳理我国超说明书用药医疗保险支付立法及实践状况,分析将超说明书用药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畴存在的挑战及其原因,并提出在立法层面明确将超说明书用药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畴,以及通过优化医疗保险制度相关内容规范超说明书用药等方面的思考,以期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有效支付。
  • 监管智库报告
    李爽宁, 马韶青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11): 142-1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11.016
    我国自 2019 年开始实行药物警戒制度,该制度是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基础上的改革与创新,标志着我国药品监管水平正在稳步提升。同时需要看到,我国药物警戒体系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重点体现在 :药物警戒的立法体系有待完善、组织体系有待健全、技术体系有待加强等。本文基于我国药物警戒制度实施现状,建议从完善立法、建立科学组织体系、完善技术体系、采取“一体两翼”监测模式、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等方面,考量完善我国药物警戒制度切实可行的路径,以期推动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目标。
  • 监管智库报告
    张婕颖, 赵枫, 范瑞雪, 张苗苗, 冉大强, 茅宁莹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9): 150-1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09.016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药品非现场检查制度概况,采用词频、词云分析国内外药品非现场检查制度内容,总结国外药品非现场检查制度经验,并提出关于推进我国药品非现场检查制度规范化的思考,包括明确药品非现场检查工具在药品检查工作中的定位,加快出台药品非现场检查制度规范文件,明确非现场检查的适用场景及工作程序,更好地保障药品非现场检查工作质量。
  • 监管智库报告
    刘洋, 蒋海洪, 幸嵘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9): 164-1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09.017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构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本文针对我国医疗器械安全治理的关键核心问题,从医疗器械现代化治理的价值目标、治理框架与实现路径等方面,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现代化治理体系进行了探索。本文基于国内外治理理论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监管现状,认为应当重新审视安全有效原目标,及时确立可用可及新目标。提出通过营造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构建跨部门的协同治理机制和推动专业性的监管力量成长等手段重构我国医疗器械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框架,并从法治化、科学化、数字化、国际化等角度探讨了优化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
  • 监管智库报告
    金东, 廖洪恩, 张旭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9): 174-1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09.018
    为保障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特别是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关键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配件,实现最大限度的自主可控,亟需通过数据调研,深入一线摸清现状,明确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科技攻关方向,保障我国公众用械安全。本文通过调研创新性地建立了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配件调研体系,并利 用该体系对我国 2021~2023 年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配件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结果显示,血液净化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类、放疗类、乳腺机类、高频手术设备类(不含电刀)5 条产品线的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全面实现国产化 ;血液净化类、核医学类、直接数字化 X 射线摄影系统(DR)类 3 条产品线的关键零配件尚未全面实现国产化。建议加强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配件的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相关产品的投入,以加快其商业化进程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相关产品的监管,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 监管智库报告
    苏辅芸, 袁博, 李艺芳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9): 182-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09.019
    目的 :开展 2023 年度医疗器械安全公众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了解公众对医疗器械安全的满意程度和变化情况,为医疗器械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医疗器械安全公众满意度指标评价体系(MSI模型)开展分析研究。对 2023 年度江苏、广东、湖南、四川、辽宁等地区的消费者开展调查,发放问 卷共计 1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090 份。对公众对医疗器械安全及监管的态度、信任、期望和满意程度开展分析。结果 :MSI 模型信度与效度良好 ;2023 年公众对医疗器械安全总体满意度为 80.41 分,与 2022 年基本持平 ;不同地区公众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别,呈现“中西高、东部低”的趋势 ;公众对医疗器械监管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公众购械用械存在风险。结论 :根据满意度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并持续加强监管,确保公众购械用械安全。
  • 监管智库报告
    范洋, 李明辉, 逯小萌, 王丽霞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8): 138-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08.015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RP-HPLC-ELSD)法同时测定逍遥颗粒中柴胡皂苷c、a、d三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安捷伦(Agilent)SB-C18色谱柱(4.6mm×250mm,5µ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程序为0~18min,30%A;18~26min,35%~45%A;26~35min,45%~55%A。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气体流速为2.5L/min,蒸发温度为60℃,进样量为10µl。结果:柴胡皂苷c、a、d分别在0.950~19.000µg、1.088~21.760µg、1.520~30.400µ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柴胡皂苷c平均回收率为99.49%,RSD为0.35%(n=9);柴胡皂苷a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为0.66%(n=9);柴胡皂苷d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为0.47%(n=9)。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逍遥颗粒中柴胡皂苷c、a、d的含量测定方法。
  • 监管智库报告
    杨巧能, 王雪莲, 韩耀强, 刘延忠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8): 146-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08.016
    生物医药作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也是未来甘肃省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本文综合分析了甘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劣势,系统性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监管智库报告
    刘伟, 张敬涛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8): 154-1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08.017
    药品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质量安全和创新发展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是药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是保障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担负着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可及的重任。本文围绕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现状及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分析相关企业面临的质量安全风险点,并基于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质量文化建设的关系和特点,探讨相关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对策与意义。
  • 监管智库报告
    王强, 郭智, 向晓晨, 沈关心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0, (): 122-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07.015
    当前,公众养生保健方式多样化且便捷化,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推动了保健食品行业向上发展。益生菌作为增长最迅速的细分领域之一,已成为保健食品行业的焦点。为推动益生菌产业新质生产力和行业健康发展,本文从监管引导、行业协会推动、激发市场潜能、打造新场景新业态以及公众需求导向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提升益生菌基础研究、提高生产质量、加强成品循证研究等发展策略,以期为推动我国益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 监管智库报告
    刘伟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5): 130-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05.014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为满足公众对健康和用药安全的需求,药学服务模式从“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向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的新模式发展。本文梳理了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在合理用药方面的政策支持、发展机遇以及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探究了影响其合理用药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合理用药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 监管智库报告
    黄芝香;钱文文;郑建*;徐向彩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3): 114-1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03.013
    免疫分析技术作为疾病分析的重要手段,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诊断已逐渐成为体外诊断行业最大的细分领域。免疫分析仪作为免疫诊断的定量分析仪器,其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影响着免疫诊断行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程度。本文概述了免疫分析仪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细分领域的注册情况以及竞争格局,总结了免疫分析仪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监管智库报告
    翟取, 苗采烈, 汤涵, 周佳, 王雅男, 蒋蓉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1): 98-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01.012
    目的 :为加强我国零售药店执业药师队伍建设、提升执业药师药学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构建执业药师药学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执业药师药学服务能力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向我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零售药店的执业药师进行发放。基于问卷结果分析执业药师药学服务能力自我评价情况,并提出建议。结果 :本次调研共计收回问卷 46 845 份,其中女性占 75.56%,大专及以下学历占 61.29%,药学专业占 73.60%。药学服务能力自我评价权重得分为 (86.06±10.41)。赋值评分中,个人素养得分最高 (4.73±0.49),包括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等指标 ;基本知识赋值得分最低为 (4.08±0.70),包括计算机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指标。通过差异性分析可知,执业药师年龄、工作年限、专业及学历对药学服务能力得分均有影响,31~39 岁、药店工作年限 6~10 年、医药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执业药师得分较高。结论 :我国零售药店执业药师队伍学历偏低,虽药学服务能力自评得分较高,但专业水平仍有待提高。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专业执业药师的药学服务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建议监管部门健全执业药师制度体系,明确执业药师岗位职责、提高执业药师准入门槛 ;建议零售药店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执业药师药学服务能力相关培训。
  • 监管智库报告
    魏胜利, 李大宁, 徐安龙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 (1): 108-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4.01.013
    在国家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工作常态化背景下,中成药大品种在全国范围内的集采已经落地开展,中药饮片的省际联合采购也正在进行,而未来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集采也是大势所趋。然而,中药不同于化学药品,其原料来源于天然资源,组成成分复杂、功效主治多样,是一个多功效、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加之中药类产品生产过程复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生产成本相差悬殊,如何在中药类产品集采中科学评价产品质量,体现优质优价,以及如何科学评估中药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制定合理的最高限价,都是中药集采工作执行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针对上述难点,笔者提出基于中药监管科学体系,创新制定中药类产品质量等级标准以及构建全产业链溯源与供应保障平台,从而确保中药类产品集采保质、提级、稳供、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 监管智库报告
    编译 / 黄彩金;孙娟娟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11): 118-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3.11.014
    从农场到餐桌战略是欧洲绿色协议的核心内容,旨在建立公平、健康和环境友好型食品系统。该战略涵盖了建立适用于消费者、生产者、气候和环境的食品供应链,确保可持续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 , 促进可持续的食品加工、批发、零售、接待和食品服务实践,以及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此外,从农场到餐桌战略还强调研究、创新、技术和投资的重要性,以及咨询服务、数据和知识分享及技能的推动。通过促进全球转型,欧洲食品有望成为可持续性的全球标准。从农场到餐桌战略的目标是改善生活方式、优化健康和环境,创造有利的食品环境,使人们更容易选择健康和可持续的饮食。
  • 监管智库报告
    王丹;周军红;李婵;郝思怡;曾媛媛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11): 132-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3.11.015
    通过参考借鉴美国、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及我国对药品生产检查员培训的培训分级、培训方式、考核方式要求,在分析思考陕西省药品生产检查员队伍现状、发展实际及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建立了以国家政策为依托,以制度建设为支撑的陕西省药品生产检查员分级培训体系。该体系创新性地运用建立师资库、编写培训教材、集中理论培训、网络平台教育、现场实训、模块化培训等措施,实现“六点发力”,以期为加速打造政治过硬、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检查员队伍提供保障。
  • 监管智库报告
    刘清峰; 曾冬冬; 巫舒; 李萍; 杨晶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9): 138-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3.09.017
    医疗器械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队伍能力的提升,事关医疗器械监管事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检查员的培训体系已不能满足医疗器械行业蓬勃发展的要求。本文围绕我国职业化专业化医疗器械检查员培训体系展开研究,介绍了发达国家或地区医疗器械检查员制度及检查员培训经验,分析了我国医疗器械检查员制度的进展及培训存在的问题、岗位胜任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医疗器械检查员培训体系,以期为完善我国职业化专业化医疗器械检查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 监管智库报告
    谢志洁; 苏剑明; 李彬; 刘佐仁; 黄浩婷; 蓝云萍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9): 146-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3.09.018
    目的 :为我国化妆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方法 :基于消费需求、行业规模、销售渠道、全球视野4个维度,对2021~2022年我国化妆品行业进行现状扫描、问题分析、趋势研究。结果:2021~2022年我国化妆品行业总体呈现出在规范中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同时也面临着在发展中创新不足的严峻挑战。化妆品行业呈现健康发展趋势,新消费时代已经到来,高端品牌将引领产业发展,国际化妆品行业融合发展。结论 :我国化妆品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高素质化妆品消费者、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专项整治化妆品电商环境、打造中国特色化妆品国际品牌。
  • 监管智库报告
    陶丽莉; 赵华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9): 154-1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5390.2023.09.019
    化妆品直接作用于人体表面,其质量安全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为更新频率较快的消费产品,化妆品安全治理单纯依靠政府难以实现,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和维护。作为社会共治的主体之一,社会组织在化妆品安全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理清社会组织的基本范畴以及我国化妆品相关社会组织发展概况,总结社会组织在化妆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在对我国化妆品相关社会组织发展痛点及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化妆品相关组织发展策略。
  • 监管智库报告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供应链分会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8): 120.
    2022 年8 月23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我国再次通过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估,为我国疫苗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疫苗作为控制传染病最行之有效的措施,WHO 及各国和地区都在积极提高疫苗接种率,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挽救更多生命。本文分析了疫苗国际市场采购数据及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的需求预测,对比了我国国内市场数据与国际市场采购数据及通过WHO 资格预审的疫苗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并分析了我国疫苗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
  • 监管智库报告
    樊梦楚,张象麟*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8): 121.
    对外授权交易是跨境交易的一种形式,我国创新药企业通过对外授权交易方式与海外企业合作,实现产品出海,这不仅是我国药企创新能力的体现,也为我国药企国际化发展提供帮助。近年来,我国创新药企业对外授权交易数量快速增长,本文重点分析对外授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原因和发展现状,总结对外授权交易带来的收益以及面临的挑战,并为企业持久发展提供建议。
  • 监管智库报告
    王佳洛,兰娅菲,崔颖,徐润青,丁桂蓉,褚淑贞,李树祥*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7): 105.
    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国省级政府部门在药品应急供应中面临部门协调困难、医疗物资供应不足等挑战。为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药品应急供应能力、完善省级政府部门间的职能分工,本文从药品供应的基本流程出发,结合省级政府部门在药品应急供应中的具体职能,构建药品应急供应路径,最后从信息共享、制度规范和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设意见,以增强生产动员能力、物资储备能力、采供调运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来有效地保障省级层面的药品应急供应。
  • 监管智库报告
    王琪,唐楠,朱伯臣,连晓晓,薄文广,吕昀*,于卫红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6): 89.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法规体系基本建立,监管规模日益增长,监测模式不断优化。但随着医疗器械产业的蓬勃发展,不良事件监测法规体系的细节仍有待完善,相关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需持续建设,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保障能力滞后,导致在实现长效监管、有效监管、高效监管方面还存在挑战。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本文对有关法规、报告和调研问卷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应以完善不良事件监测法律法规为基础、提升不良事件监测能力为关键、构建共建共治的社会大监测格局为支撑、强化不良事件监测要素保障为抓手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医疗器械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监管智库报告
    邓勇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5): 74.
    药品安全与民生密切相关,各国均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当下,我国药品流通领域仍然存在众多违法经营现象,借助风险管理理论对各类违法经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进一步进行成因分析,以为风险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以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管为主线,建立以外部监管为主的风险控制体系,完善风险预防机制,对于药品流通领域违法经营行为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监管智库报告
    张静,段勃,赵宇*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4): 57.
    “人工智能(AI)+ 医药”产业是指将AI、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应用到医药研发领域,用计算技术解读数据、刻画生命活动。“AI+ 医药”产业有望改变传统生化技术红利消退、新药研发成本持续走高的全球性困境。全球医药头部企业都已经在药物研发的各环节布局AI 技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在由仿制向创新迈进的关键爬坡期,供应端需要构建新技术驱动力。然而,想要真正实现“AI+ 医药”产业“大势所趋”的发展愿景,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如数据权益分割、法律风险保障等。总之,“AI+医药”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重要的产业领域之一,但仅凭市场力量并不能使其流畅运行,衔接好各方利益,打造生态闭环是必要条件。
  • 监管智库报告
    许贤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4): 58.
    本文对2019~2021 年福建省境内责任人备案的进口普通化妆品资料审查中发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同时提出相关对策思考,以期为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的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 监管智库报告
    姚梦迪,漆建军,李田,江莹,陈明诗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4): 59.
    目的:分析武汉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为化妆品监管提供借鉴与思路,并指导消费者正确选择、安全使用化妆品。方法:对2017~2022 年武汉市通过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到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集中在中青年女性;不良反应判断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为主;产品来源以网购最多;开展斑贴试验比例较低。还存在报告数量不够、可利用度不高、化妆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测工作尚未形成社会共治等问题。结论:建议可通过加大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的支持力度、强化落实化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化妆品网络销售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宣传培训力度等方面,推动武汉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向纵深发展。
  • 监管智库报告
    陈超,卓胜男,王长之,陈晓博,郭慧,龚立雄*,刘伟*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3): 43.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对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检索2010~2021 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涉及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按照发表时间、发表机构、期刊来源、主题及关键词,运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 及可视化工具CiteSpace、VOSviewer 对相关文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检索并筛选得到文献共206 篇,发文量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已形成核心作者群;《中国化妆品》《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日用化学品科学》等期刊载文量相对较多;相关监测机构及医疗机构是文献的主要来源;文献内容以探讨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化妆品皮炎治疗以及斑贴试验为主。结论: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相关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 监管智库报告
    刘肃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3): 44.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广州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药物警戒工作开展现状,建立MAH和广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多边联动机制,推动辖区内MAH 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提高MAH 药物警戒工作水平。方法:广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向辖区内MAH 发放调查问卷,汇总统计MAH2021 年药物警戒年度报告,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汇总60 份年度报告和35 份调查问卷,经分析后发现广州市MAH 基本建立了药物警戒体系,但存在组织架构不够清晰、药品不良反应个例报告收集能力有待提升、风险评价与控制能力弱等问题。结论:MAH 应加大药物警戒投入,提升人员专业素质,强化自主监测意识,提升信号发现能力,提高风险防控水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制定相应工作计划促进MAH 提升管理能力。
  • 监管智库报告
    李尧,卞蓉蓉,赵敏,李明*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2): 27.
    目的:针对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IMDRF)更新的《用于分类不良事件报告的术语》5.0版本,本文旨在分析原因调查术语集(附件B、C、D)应用于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调查和分析评价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结合原因调查术语集梳理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调查类型,对447 份造成严重伤害的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归纳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的调查结论。结果:对于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调查类型以产品检测、相关人员访谈和生产记录分析为主,病人监护仪、电子针疗仪、中药熏蒸机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数量最多,力学(磨损)问题、电子元件问题、退化问题是大多数不良事件的主要调查结果,追溯到的主要原因涉及常见组件故障、用户问题、维护不当等。结论:IMDRF 原因调查术语集对我国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为各相关单位开展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调查评价和监督检查提供技术参考。
  • 监管智库报告
    许伏新,朱德宏*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1): 12.
    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是现代医疗的重要支撑,面对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的新形势,安徽省应当充分发挥既有产业基础、技术支撑和营商环境等优势,打造医学影像设备安徽制造聚集地和创造发源地,助推安徽省医疗器械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 监管智库报告
    石泉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 (1):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章节中指出,要瞄准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012 年CRISPR-Cas 基因编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后,便在全球农作物品种改良和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后也引起了大量伦理、法律和政策方面的讨论,其中最为基础的、也是最引人关切的问题便是CRISPR-Cas 基因编辑农作物的安全性评估。因此,本文聚焦CRISPRCas基因编辑农作物的安全评价制度,梳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关的立法规制,以期为我国在此领域的监管提供思路与借鉴。
  • 监管智库报告
    王茉莉,姜文,刘永利,高燕霞,刘雪莉,李挥*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2, (12): 186.
    近年来,随着创新效应的聚集和竞争的分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带动和促进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结合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现状,采取积极举措并取得良好的经验成效。本文围绕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素,全面总结和分析产业现状、经验成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要内容,深入研究并提出质量发展建议,包括提升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深化行业管理、完善医保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的高质量发展策略,将有助于政府部门和企业制定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决策。
  • 监管智库报告
    聂淑华,涂明珠*,夏红英,高菁,刘小辉,冯琪,王新华,张勇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2, (12): 187.
    鉴于目前关于药品监管科学中伦理问题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认为监管伦理是随着药品监管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客观存在的,且在监管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药品监管伦理体系的建立。
  • 监管智库报告
    李喆,刘明明*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2, (11): 17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法治是最严厉处罚和最严肃问责的重要手段。我国在政策层面已开始探索将惩罚性赔偿引入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但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尚未在立法中予以明确。本文通过梳理178 件司法裁判发现,实务中存在制度适用的法律依据缺位、金额计算方法随意、赔偿金的归属和用途混乱等问题。为有效化解实践难题,建议在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中,明确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法律依据,科学确定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体系,理性把握自由裁量因素,并严格区分惩罚性赔偿金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的区别,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惩罚性赔偿金的管理体制,以期运用法治,为食品安全民事公共利益保驾护航。
  • 监管智库报告
    赵玲,齐东梅,李锐,刘泽龙,于春媛*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2, (11): 171.
    目的:分析普通化妆品备案资料常见问题及特点,以提高备案质量和监管水平。方法:通过归纳总结2021 年5 月~2022 年4 月北京市国产普通化妆品和进口普通化妆品首次备案数据和审查意见情况,找出普通化妆品备案意见共性问题及差异,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结果:普通化妆品备案资料在产品配方、产品执行标准、产品标签、产品安全评估资料方面申报质量相对不足,且国产普通化妆品整体意见数量多、通过率相对较低。结论:建议化妆品备案人和监管部门从增强备案人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备案质量、统一标准规范审查工作、加强交流创新宣传服务等措施入手,不断提升备案水平和监管实效。